白蚁防治行业公司资质

日期: 2020-11-30 02:00:00
浏览次数:

从事白蚁防治事业的您,在招投标中遇到公司资质的困惑吗?

立即拨打156-1101-0889 联系我们或在线联系 ,量身订制为您的企业提供白蚁防治企业资质申报和评定服务 。

白蚁防治的概述及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策略

一、 白蚁分布与危害 

(一)白蚁分布 

1.世界白蚁的分布 

白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它们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全球已知白蚁约3000余种,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白蚁分布,主要分布于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低海拨陆地,其中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种类最多,白蚁种类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详见图1)。

 白蚁防治行业

白蚁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尤其是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海拨高度对白蚁分布也有重要影响,海拨3000米以上地区很少发现白蚁分布。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世界白蚁的分布格局,在青藏高原的南部,白蚁分布的北界不超过北纬30°,这使得青藏高原南部白蚁分布的北界向南弯曲。

2.中国白蚁的分布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白蚁475种。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等5个省(自治区)尚未发现白蚁分布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均有白蚁的分布。整体而言,我国白蚁种类的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的特点(详见图2)。

 

白蚁防治行业 

 

(二)白蚁危害

1.白蚁危害的领域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挤占白蚁栖息地以及气候变化,白蚁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我国长江、珠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白蚁危害十分严重,危害涉及房屋建筑、文物古迹、水利工程、园林植被、农林作物、通讯电力、市政设施等多个领域。

(1)对房屋建筑的危害

房屋建筑是白蚁危害的最主要对象,木结构、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房屋建筑都会遭受白蚁的危害。据早年统计,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广东和海南为80%-90%,福建为40%-75%,广西南宁市为30%-64%,安徽为10%-60%,湖北为20%-30%,山东为2%左右,辽宁大连市为1%左右。据近年调查,浙江省80多个市、县城乡房屋住宅均有白蚁危害,轻的占20%-30%,重的达70%-80%;江苏省淮阴市房屋建筑平均白蚁危害率达24%,部分老城区受害比例达40%;常州市新建住宅区白蚁危害率达14.2%。在苏州市市区新建新村的房屋建筑中三分之二受白蚁侵害,危害率按户数计已达20%;无锡市已有54个新建的居民住宅新村发生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部分新村的白蚁危害率呈上升趋势;江苏徐州市顺河街老居民区一带100多户人家白蚁危害率近100%;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房屋白蚁危害率达30%以上,蛇口的玫瑰园、花果山、水湾住宅小区白蚁危害率高达80%以上;湖南省邵阳市中河街80%的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

在黄河流域以北危害房屋建筑的白蚁主要是栖北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散白蚁和乳白蚁都有危害。广东、海南及部分南方省份,还有截头堆砂白蚁和铲头堆砂白蚁等。

白蚁对房屋建筑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房屋建筑的安全。白蚁在房屋建筑内危害时,它们不仅蛀食房屋建筑的木结构,而且会在墙体内修筑蚁巢,导致房屋建筑的承重结构遭到破坏,使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二是造成居民的财产损失。白蚁不仅取食木构件,而且取食书画、塑料制品等,导致居民家庭的装饰装修和珍贵字画遭到破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电线短路而造成火灾的发生,使居民的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三是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无论是乳白蚁,还是散白蚁和堆砂白蚁,它们有翅成虫的分飞均在白天或傍晚进行,此时人们正在室内工作或生活,数以千计、万计甚至十万计的白蚁有翅成虫飞出,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房屋建筑白蚁的危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随着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的开展,城镇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逐步下降。例如,四川省宜宾市经过白蚁预防的新建房屋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由12.6%下降到了5.88%,而没有经过白蚁预防的新建房屋的白蚁危害率则上升到了23.64%。二是农村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据2014年调查,浙江杭州市区、余杭区、萧山区和富阳市农村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3%、11.5%、4%和9.5%,而城镇房屋建筑遭受白蚁的比例则分别为1.3%、11%、1.9%和5.5%。三是各类房屋建筑均会遭受白蚁危害。成都市的木结构建筑白蚁危害率为70.7%,砖木结构建筑为54.7%,钢混结构建筑为37.1%。在浙江萧山,发生白蚁危害的大部分是砖混、钢混结构房屋,每年所占比率均在70%以上,最近几年则达85%以上。在江苏无锡市,90%以上的受害房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四是白蚁危害房屋建筑时,不仅危害底层或低层部分,而且危害高层和地下部分。据报道,广州市某建筑的34层楼内发现有台湾乳白蚁严重危害,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地下18米深处,发现有台湾乳白蚁蛀蚀钢筋混凝土的现象。

(2)对文物古迹的危害

白蚁对古文化遗产的破坏性极强,其危害是文物古迹损毁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闻名中外,但普遍受到白蚁危害。据调查,浙江杭州86%的名胜古迹遭受白蚁危害;浙江金华84.6%的古建筑有白蚁危害;江苏苏州市252处古建筑白蚁危害率达80%;南京市重点保护古建筑几乎都受到白蚁的危害;湖北武汉市古建筑90%以上遭受白蚁危害,襄樊市20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均遭受白蚁危害;四川成都市主城区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85.71%,青羊区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92.6%;安徽南部地区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50%-70%;广东深圳市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约为78.3%。 

我国危害古建筑的白蚁种类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尖唇散白蚁和栖北散白蚁,在个别地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也危害古建筑的贴地木质结构。

(3)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白蚁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十分严重,据水利部门2012年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调查结果表明,15个省(自治区)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水库大坝工程存在白蚁危害,15732座水库的平均白蚁危害率达55%,其中大型水库为32%、中型水库为52%、小(I)型水库为56%;12个省(自治区)河道堤防工程存在白蚁危害,36375公里河道堤防的平均白蚁危害率为22%,其中一级堤防为16%、二级堤防为14%、三级堤防为29%。 

白蚁危害轻的可导致水利工程挡水功能降低甚至丧失,严重可造成溃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就是最好的明证。据调研表明,长江中、下游江河围堤和山塘水库的溃决,80%是因白蚁危害所致。

危害水利工程的白蚁主要是黑翅土白蚁、云南土白蚁、海南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土垅大白蚁等,其中黑翅土白蚁的危害占95%以上。 

(4)对园林植被的危害

白蚁常危害300多种树木,白蚁在树干内筑巢,使周围房屋遭受白蚁危害。公园古树、街道与公路两旁大树,普遍遭受白蚁危害。如广州沙面岛内现存的143棵古树名木中,遭受白蚁危害的有142棵,占99.3%;惠州市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100%受到白蚁侵害;浙江温州市区9个的树木受白蚁危害比率达10%-56.2%;安徽合肥环城公园内27 种树木中,受白蚁危害的占40.8%;铜陵市铜官山森林公园当年造杉木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45%,死亡率高达40%;四川宜宾市翠屏公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52%以上。江西九江市甘棠公园、南湖公园白蚁危害十分严重,两园内3万多株树木三分之一遭受白蚁危害。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的加剧,园林植被遭受白蚁危害的程度逐年上升,由于城区园林植被通常位于房屋建筑周围,白蚁危害造成树木倒伏而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我国危害林木的白蚁有180多种,其中对园林树木危害严重的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

(5)对农林作物的危害

农林作物是白蚁的主要危害对象,各地农林作物常受到白蚁的危害。如广西崇左甘蔗受白蚁为害的平均株率达26.32%,蔗株上的蚁路或空洞随处可见,在蚁害严重的甘蔗地里,蔗株倒伏率高达30%。据农业部门对砍运到厂的原料蔗进行调查,2005-2006年榨季,蔗株平均白蚁危害率为7.36%;2006-2007年榨季,白蚁危害株率上升到了13.24%。目前,甘蔗地里蔗株受白蚁危害的比率一般在13-18%,最严重的达到48%。在云南,白蚁危害花生造成的损失可达40%。白蚁危害造成的茯苓和天麻减产轻者为5%-20%,重者可达80%。在浙江诸暨市,香榧、板栗等经济林遭受白蚁的为害十分严重;调查发现,香榧林白蚁危害株率达90%,许多百年以上的香榧树被白蚁蛀空,甚至枯死;桑园和板粟林白蚁的危害率在20%-80%之间;桃树林和银杏林的蚁害率在65%以上,蚁害造成的树木死亡率达4%-5%。

危害经济林木的白蚁主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危害甘蔗的主要是小头钩白蚁、黄翅大白蚁和土垄大白蚁。

(6)对电力通讯设施的危害

通讯电缆因白蚁危害发生故障,轻者降低通讯质量,重者导致通讯中断;电力电缆被白蚁咬穿护层后,易引起短路事故,导致电力输送中断,严重者酿成火灾;铁路讯号电缆遭白蚁蛀蚀,会严重威胁运输安全。据统计,我国南方地区因白蚁危害引起的电路故障约占总数的60%-70%,广东最高占80%。1988年至1992年,广东和海南两省因白蚁破坏地下通讯电缆而发生故障31次。1995年6月在武汉长江大桥还发生过大桥配电房电缆被白蚁啃断,造成信号、照明中断的故障,并影响车辆运行的事故;1999年深圳南山热电厂6段高压电缆被白蚁蛀蚀,占故障率的66%;2003年1月湛江发电厂2号主变电缆白蚁蛀蚀点113处,白蚁蛀蚀率占故障率的69.3%;据贵州省邮电局提供的白蚁危害光缆的资料,福杭贵成(福州—杭州—贵阳—成都)一线干线光缆贵州段及同沟埋设的贵州省内铜凯贵遵(铜仁—凯里—都匀—遵义)二线干线光缆线路1995年建成投产以来,发生了30次光缆接头盒密封胶遭白蚁蛀蚀,咬断余留光纤,造成一个以上大容量通信系统完全阻断的蚁害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在1000万元左右。我国发现白蚁破坏埋地电缆的有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四川、云南和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

在世界范围内危害电缆的白蚁有4科:澳白蚁科、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和白蚁科,10属18个种以上。鼻白蚁科的乳白蚁属危害最大。在我国危害电缆的白蚁, 主要是鼻白蚁科乳白蚁属和散白蚁属的白蚁。

(7)对市政设施的危害

近年来,白蚁对大型钢筋混凝土桥梁、燃气管道等公共市政设施的危害也常有报道。

燃气管道易遭受乳白蚁的危害,导致管道内煤气外泄,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例如,2015年5月12日下午,广西北海市金海岸大道北海南岸小区旁煤气管道因台湾乳白蚁危害导致燃气泄漏;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不到半年时间,广西南宁市已发生3起因台湾乳白蚁危害导致燃气泄漏的事故。

广州市内的鹤洞大桥、海珠大桥、东濠涌高架桥、人民路高架桥、内环路高架路和东风路天桥等都遭受台湾乳白蚁严重蛀食为害。南宁市在2014年首次发现台湾乳白蚁危害永和大桥后,又有多座大桥发生了台湾乳白蚁危害的现象。

2.白蚁危害的特性

白蚁以含有木质纤维素的物质为食,白蚁的这种生活习性对加速地球的物质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白蚁每年可以帮助约1/3的枯木和枯枝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但是,当它们取食房屋建筑的木构件、建筑材料、绿化树木、农林作物和其他商业产品时,它们就成了经济害虫。白蚁危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严重性  

白蚁危害对象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危害面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ICIPE)将白蚁列为世界性五大害虫之一。

白蚁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蚁为了生存需要取食木材等含有纤维素的物质,从而造成人们财产的损失。二是白蚁活动时会在危害对象内留下空隙(洞),影响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绿化树木等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2)隐蔽性 

由于大部分白蚁个体具有畏光的习性,因此白蚁的活动总是在隐蔽的状况下进行。白蚁从孳生到蔓延,再到群体成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从白蚁入侵到造成可见的危害而被发现要经历较长的时期。白蚁这种独特的隐蔽危害方式,在危害早期往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人们忽视了对其危害的重视或警惕。但一旦发现其危害,则往往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或者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由于白蚁危害所具有的隐蔽性特点,使得白蚁已成为全世界最难防治和防治成本最高的城市害虫。

人们常认为“白蚁不会危害现代建筑”,其实白蚁会通过地坪裂缝、基础墙的空隙、各类变形缝及各种管道入口侵入建筑物内,对房屋结构造成危害,而房屋内的木质结构和木质装修材料则为白蚁提供了生存环境。现代建筑中一般都有空调设备,这也给白蚁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

(3)传播性 

 白蚁有较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一是白蚁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二是白蚁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有的白蚁一只成年蚁后一昼夜可产卵上万粒,一生中产卵量高达5亿多粒,群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三是白蚁具有较强的扩散迁移能力,白蚁可通过分飞、蔓延、携带等三个途径进行不同距离的传播扩散。白蚁的这些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白蚁具有较强的传播性。

白蚁的传播通常会造成白蚁危害的大面积扩散,进而对人类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例如,目前世界上危害严重的台湾乳白蚁,原来只存在于我国大陆南部和台湾省,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物资的运输,台湾乳白蚁被不断带至其他国家,导致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它目前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危害,成为世界性害虫。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加,国外白蚁入侵我国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过去的几十年里,原产于其他国家的小楹白蚁、截头堆砂白蚁和曲颚乳白蚁在侵入我国后已在部分地区成功定居。近年来,我国各地植物检验检疫局在进口产品检疫过程中截获了多批次白蚁,有效阻止了多种危险性白蚁的入侵。为了阻止危险性生物的入侵,我国农业部于2007 年5 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其中,将白蚁检疫性种类由过去的曲颚乳白蚁扩大为乳白蚁属(乳白蚁非中国种),并将麻头堆砂白蚁、小楹白蚁和欧洲散白蚁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的有害生物。 

二、白蚁防治历史与现状

(一)白蚁防治概述

白蚁防治是指人们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白蚁接近、取食木材及其他人类需要的纤维材料,消除白蚁觅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活动。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水利工程、农林作物等多个领域均开展了白蚁防治工作,特别是开展了城市房屋白蚁预防工作。

城市房屋白蚁预防的目的是通过对整个地区(城市)的新建(含改建、扩建)房屋采取预防措施,营造不利于白蚁生存的环境,来降低整个地区的蚁害率,减少房屋建筑的白蚁危害。城市房屋白蚁预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对房屋建筑进行白蚁预防,不仅降低了预防区域的白蚁危害率,也减少白蚁向其他地区传播扩散的可能。房屋白蚁治理是针对蚁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将白蚁危害消除或控制在人类经济可承受的水平,它属于事后的灭杀,具有一一对应性质。

水利工程白蚁预防是结合堤坝工程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白蚁危害的预防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堤坝工程日常管理,禁止堆放、定期清除白蚁喜食的植物,加强白蚁活动迹象的日常巡查,适时采取毒土网幕、毒土隔离墙等预防手段。水利工程白蚁灭治是指在发生白蚁危害后采取适当措施灭杀白蚁,主要措施包括药杀治理、挖巢根除和封堵灌浆等。

农林作物白蚁防治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措施保护农作物减少白蚁危害。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对种植林、果树的幼苗采用药土蘸根的方式预防白蚁;另一种是白蚁危害较严重时,使用以诱杀为主的方式灭治白蚁,我国广西甘蔗地的白蚁防治尤其受到重视。

白蚁防治工作既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特性,是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它具有如下三个重要的社会属性。

(1)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蚁危害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危害面之广,堪称虫害之冠。随着白蚁防治技术的进步,白蚁危害可防可控,在全面开展白蚁防治工作,特别是已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地区,白蚁的危害率已大幅度地下降,如江西省白蚁危害严重的19个市县在开展白蚁预防工作后,城市房屋建筑的白蚁危害率由70%下降到了30%。湖北省建设厅曾对全省11个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的4000万m2房屋建筑白蚁预防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无一出现白蚁危害。白蚁预防发生在白蚁危害发生之前,在源头上控制白蚁危害,可防可控,极大地减少了白蚁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工作

白蚁危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白蚁危害造成的房屋倒塌、堤坝溃决、电力与通讯中断、燃气泄漏等现象时有发生,经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因此,白蚁防治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公益性工作,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的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房屋白蚁防治的相关管理办法。

(3)是保护文物古迹的工作

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等由于本身结构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往往容易遭受白蚁危害。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等不可复制,存世稀少,一旦遭受破坏,损失无法挽回。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和古树名木白蚁防治技术,对许多古建筑和古树名木进行了白蚁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此外,白蚁防治服务还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服务对象广泛    

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绿化植被、农林作物、通讯电力、公共设施等均会遭受白蚁的危害,因此白蚁防治服务涉及不同领域的众多对象,需要白蚁防治人员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进行预防和灭治处理,才能保障服务对象不因白蚁危害而遭受经济损失。

(2)服务资源稀缺    

我国现在虽有白蚁防治专业机构1100多家和白蚁防治行业从业人员13300多人,但这些机构和人员分布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使得大部分市、县只有一家白蚁防治专业机构和少量的白蚁防治技术人员。相对于社会上白蚁防治服务的巨大需求,无论是机构还是人员均略显不足,服务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

(3)服务工作复杂    

白蚁防治服务不仅与遭受白蚁危害的单位直接相关,而且与发生白蚁危害的相邻单位及周围环境有关,因此往往需要相邻单位、白蚁防治服务机构、遭受白蚁危害的单位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实现预定的防治目标。在相邻单位尚无白蚁危害治理计划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做好区域白蚁的防治服务工作。

(二)发展历程

我国的白蚁防治工作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天然材料和简单手段防治白蚁的时期。白蚁为害在我国历史悠久,记载散见各书。在《汉书•五行志》中记载了白蚁危害房屋建筑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史实,并对柱下垫石、石灰拌土、青桅子浇木、桐油注木和青矾浸木等预防白蚁危害房屋建筑的方法及采用检查堤防洞穴防蚁和循蚁患挖巢等防治堤坝白蚁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2.第二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80 年代中期,以白蚁灭治为主的时期。1930年澳大利亚传教士最先在我国香港开办了专灭白蚁公司。1956年公私合营期间,广州出现了一大批防治白蚁专家,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8年广东李始美将自己的白蚁防治技术献给当地政府,引起了我国政府对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视,长江以南各省的大中城市、两广、浙江、福建不少县(镇)先后成立了白蚁防治机构。

上世纪50年代末,合成出了环戊二烯类杀虫剂氯丹、艾氏剂、狄氏剂和灭蚁灵等药物,为我国白蚁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药剂产品。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产了灭蚁灵,同期研发了灭蚁灵诱饵剂,极大地促进了灭蚁灵在全国白蚁防治中的应用。1983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了“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江苏、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分别成立了分中心。1984年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创办了专业刊物《白蚁科技》。全国白蚁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开展房屋建筑白蚁灭治的地区,房屋建筑的蚁害率逐年下降,白蚁灭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第三阶段  1986 年至1999 年,“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时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各地在旧城区改造的基础上,建设了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人们认为不会产生白蚁危害,但事实上白蚁的危害逐年上升。由于房屋结构方面原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遭白蚁危害后,实施补救性防治措施十分困难,采取白蚁预防便成这类房屋优先选择。1986年浙江省建设厅、建设银行分别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1987年,在建设部的推动下,很多市县先后建立了白蚁防治单位,开始了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1993年,建设部下发文件《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城市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这一阶段的工作推动了我国白蚁防治服务业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开展房屋白蚁预防打下了基础。

4.第四阶段  1999 年至今,“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时期。1999年10月,建设部第72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2005年修订为130号令)发布,要求蚁害地区开展新建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我国白蚁防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4年8月,我国批准了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为了切实履行POPs公约,全国白蚁防治中心联合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评估工作,并开展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推动了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10月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此后,该委员会制订了一批标准。各地以标准为依托,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同时,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白蚁防治工作迈入了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工作成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白蚁防治人的努力,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全面开展白蚁防治,建立了较完善的白蚁防治机构体系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部分省市就成立了白蚁防治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在1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专业的白蚁防治机构。目前已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主要有浙江、安徽、广东等13个省份,2010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城镇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面积为约5.8亿平方米,白蚁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上海、海南、云南、陕西的白蚁防治机构主要进行白蚁的治理工作。近年来出现较多白蚁危害的省市,如北京、河南等,目前虽无专业白蚁防治机构,但白蚁危害已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灭治白蚁的面积在500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广泛的白蚁灭治工作,不同领域的白蚁危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水利工程方面,2009-2011年共计挖了12万多白蚁巢,药杀93万余处,灌浆31万余立方米。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白蚁防治机构体系。据统计,全国白蚁防治机构总共约有1100多家,其中750多家为事业性质的白蚁防治单位,350多家为属民营的白蚁防治公司。民营公司除了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外,大部分公司还从事城市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目前,浙江、广西等10省的新建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由建设主管部门下设的白蚁防治机构负责实施。在广东、重庆、福建、云南、陕西等省市的新建房屋建筑白蚁的预防工作,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模式进行,但由于市场竞争激励,且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些地区的白蚁防治工作一度出现混乱,为此,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些规范措施,并强化了监管手段,但有效的监管措施仍处于探索阶段,离市场完全规范还有相当的距离。

白蚁防治工作涉及建筑业、农林业、卫生环保等多个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房屋建筑、杀虫药剂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白蚁防治专业知识、技术和相关器械操作与维护的技能,并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国白防治中心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展白蚁防治人员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截止到2015年底,各类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达6000余人次,已获得白蚁防治专业人员职业证书的人员累计达4000 余人。

通过多年的人才队伍建设,我国已建立了一支专业性的白蚁防治队伍。据统计,行业从业人员133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占28.72%、科研人员约占9.83%、操作人员约占53.49%。在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约占39.14%,具有初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约占41.73%。

2.大力加强法规建设,初步形成了白蚁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白蚁防治属于有害生物治理的范畴,涉及卫生、城建、仓储、运输、馆藏、商贸、饮食、服务、生产等各行各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房屋白蚁防治已形成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多种层次政策法规体系。

(1)政策法规方面

国家层面:建设部于1999年发布了第72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2005年修订为130号令),该令是指导全国白蚁防治工作的一个纲领性的部门规章。该令要求,凡白蚁危害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的房屋必须实施白蚁预防处理,白蚁预防包治期不得低于15年。2017年前,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白蚁防治费是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白蚁防治费由市县建设主管部门一次性收取,这笔费用在15年内逐年分阶段、分项目支出。但在2017年3月15日,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20号)文件,规定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白蚁防治费,并应根据“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影响依法履行职责”的要求,做到减费不减服务,继续做好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处理。

省级层面: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第86号令《浙江省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管理办法》(后经修订为201号令),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第196号令《四川省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2015年浙江省出台的绿色建筑条例中提倡采用“白蚁生态防治技术”,为白蚁防治技术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有不少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相关的管理文件,对加强各地的白蚁防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市级层面:1993年6月,大连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白蚁防治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白蚁防治的地方政府规章。2010年成都市率先出台了《成都市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建房屋实施白蚁预防规定》,将白蚁防治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体现了社会和政府对白蚁危害造成的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视。2013年,长沙市出台了《长沙市城镇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

各大城市为加强房屋安全管理,保障房屋使用安全,有些城市出台了“房屋安全管理条例”,对房屋使用过程中的修缮、改造安全管理、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和房屋白蚁防治进行管理。如杭州、南京、武汉、宁波、南宁均分别出台了《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成都、西安、合肥、无锡等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2)技术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方面:我国颁布了《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GB/T 18260-2000,2001年4月实施)和《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768-2012,2012年10月实施)等。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正在制订中,预计2017年颁布。

行业标准方面:2006年农业部发布《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2013修订后重新发布,NY/T 1153.1-6-2013),明确了不同用途白蚁防治剂不同处理方式的药效试验内容和方法。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JGJ/T 245-2011),规范了我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的设计与施工。2013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欧洲散白蚁检疫鉴定方法》(SN/T 3413-2012),对欧洲散白蚁的检疫和鉴定程序与要求作了具体规范。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白蚁防治工职业技能标准》(JGJ/T 373-2016),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白蚁防治人员的行业职业标准,对白蚁防治工的职业技能与评价指标做了具体要求。

地方标准方面:1999年四川、重庆先后发布了《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2000年起,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安徽、上海、湖南等地发布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土壤化学屏障检测和评价》、《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房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规程》、《房屋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等白蚁防治相关的地方标准。

3.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白蚁防治技术体系

我国技术人员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和总结,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白蚁防治技术体系。

首先,根据我国房屋白蚁危害发生的特点,经过20多年的推广应用和完善,创建了以药物屏障技术为主,建筑设计、地基清理、生态防治、植物检疫等技术为辅的房屋白蚁预防技术。2007-2011年,建设部会同环保部、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实施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为指导,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的白蚁监测饵剂技术和白蚁监测喷粉技术,积极应用白蚁防治新技术、新药物、新产品,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环保白蚁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

其次,针对不同白蚁种类的危害特点,形成了以液剂药杀、粉剂药杀、饵剂诱杀和监测控制技术为主,密闭熏蒸和高温灭杀为辅的白蚁综合治理技术。

第三,在了解和掌握堤坝白蚁活动规律、白蚁危害堤坝的原理等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多项堤坝白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广东总结形成的“三环节、八程序”法的新技术、浙江总结出一套“找、标、杀、灌、防、控”堤坝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和“药物灌浆与白蚁的检查灭杀相结合”的白蚁综合治理技术,比较具有代表性。另外,电线电缆、园林绿化、山林果园等白蚁的综合治理技术也日趋成熟与完善,物理屏障技术、生态与生物控制技术和白蚁探测技术等得到不断的研究与应用。

4.重视科普宣传工作,白蚁防治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白蚁防治专家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和专业书籍。较有代表性的有《白蚁及其防治》(1979)、《中国白蚁》(1980)、《中国白蚁与防治方法》(1989)、《中国白蚁分类及生物学(等翅目)》(1989)、《中国白蚁学概论》(2001)、《中国白蚁防治专业培训教程》(2004)、《白蚁及其综合治理》(2010)、《白蚁学》(2014)、《浙江白蚁》(2014)、《白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案例选编》(2015)等。这些书籍为普及白蚁防治基础知识和白蚁防治技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全国白蚁防治中心主办的《城市害虫防治》期刊及时追踪前沿研究热点,宣传白蚁防治政策、交流行业信息,为行业科普宣传作出了较大贡献。

为了做好白蚁防治科普宣传工作,一些地区建立了白蚁防治科普基地。如南宁市建立了“南宁市白蚁防治科普基地”,杭州市余杭区建立了“全国白蚁防治科普宣传余杭基地”,杭州市萧山区建立了“全国白蚁防治科普宣传暨白蚁活体展示基地”等。科普基地的建立为行业人员和广大公众提供了可视化参观场所,为白蚁防治行业的创新、绿色、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2015年,全国白蚁防治中心连续三年在浙江省房地产博览会上,专设了以“加强白蚁防治,共建平安家园”为主题的白蚁科普展台,成为房博会的“点睛之笔”。2016年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组织参加了中国物业管理协会首届“中国物业产业博览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促进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白蚁的危害性,了解白蚁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各地在报纸、电台设立白蚁防治宣传专栏和投放白蚁危害公益公告,为市民提供白蚁防治政策咨询和防治服务,许多单位还制作了科普宣传图板,印刷了宣传资料,将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市民,每年全行业共发放宣传册(单)约10余万份,接待群众咨询解答30余万人次。许多白蚁防治单位还专门建立了单位网站、微信群和QQ群,受到行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广泛好评。

5. 注重科研投入,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白蚁防治科研工作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全方位做好白蚁防治工作,不少白蚁防治单位大力投入资金,组织人员从硬件和软件建设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白蚁防治实验室。为满足白蚁防治研究的需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些省市建立了白蚁研究和试验基地,较有代表性的有全国白蚁防治中心野外实验基地、全国白蚁防治综合科研南宁基地,四川成都、浙江衢州、广西桂林、江苏常州等地也分别建立了白蚁防治野外试验基地。这些野外试验基地的建立,对白蚁防治新药物、新技术的效果评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5家单位被农业部认定为白蚁防治药剂登记用药效试验单位。

我国白蚁区系分布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摸清了全国白蚁分布现状,梳理了我国的白蚁种类名录,基本划分了我国白蚁分布区域,确定了我国主要白蚁危害优势种类。掌握了我国主要白蚁危害种类的活动规律,为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较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白蚁防治新技术研发方面,各地白蚁防治单位通过独自研发或多方合作,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科研成果,有不少课题荣获省(部)、市(厅)级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我国白蚁防治科研人员在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有不少斩获,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如浙江大学莫建初科研团队在培菌白蚁降解木质纤维素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华中农业大学黄求应研究小组在白蚁抵抗致病真菌感染的主动免疫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等。

(四)存在问题

1.行业的法规标准建设有待完善

一是我国白蚁防治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自2004年国家建设部发布第130号部长令以来,虽然各省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白蚁防治管理政策,但迄今为止我国没有制定全国性的白蚁防治法律、法规,这给我国白蚁防治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白蚁防治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白蚁防治行业虽然制定了一些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相关的标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白蚁防治标准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白蚁防治单位的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白蚁防治单位对标准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已有较大提高,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如与监测控制技术相关的白蚁防治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白蚁防治市场的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行业内部的自律性有待提高、行业的诚信建设有待加强等。

2.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各地虽重视白蚁防治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说,还存在科研经费投入散而少、研究成果小而低的情况,缺乏系统的规划与基础理论创新,未站在引领国际同行的高度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二是管理创新意识缺乏。大多数的白蚁防治单位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相对应的人才队伍等;全行业缺乏整体的科普宣传规划,使得科普宣传工作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三是服务创新不够。部分白蚁防治单位仍处在被动等客户上门的服务阶段,缺乏主动为民服务的考核机制和创新单位管理模式的意识。

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在人才规划方面,由于体制的限制,各白蚁防治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缺乏有效的措施,人才管理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二是在人才体系方面,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老化现象明显,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所占的比例很小。三是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缺乏培养白蚁防治综合型人才的相关专业,复合型的白蚁防治人才缺乏;缺乏系统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白蚁防治单位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策略

在未来几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白蚁防治行业,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务院“三去一降一补”总体部署,按照《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要求,结合我国白蚁防治工作实际,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白蚁防治事业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健康发展。

(一)以创新发展引领白蚁防治事业可持续发展

白蚁防治行业需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白蚁防治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科技创新为引领  一要聚焦白蚁防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整合各地技术力量,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构建“防、治、用”综合体系;二要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白蚁控制智能化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建立以大区域为单位的智能化白蚁防治管理平台,开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相配套的白蚁自动监测控制技术及产品,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白蚁防治服务;三要开展白蚁生物资源特性研究,积极探索白蚁资源化养殖和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建立白蚁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利的产、学、研平台,促进白蚁资源产品广域性和深层次利用的多单位协同与创新,实现白蚁由防治到利用的转变。

2.管理创新为重点  一要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着力加强白蚁防治机构规范化管理力度,改进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健全白蚁防治产品监管体系,强化白蚁防治监管机制;二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完善标准的宣贯机制,促进白蚁防治单位的标准化建设;三要以白蚁防治的防灾减灾功能为根本,做好全国不同地区各领域蚁情的基础调研和蚁害的分级预测工作,不定期地向社会发布白蚁防治状况发展报告,建立与完善对外宣传与沟通平台,促进社会各界对白蚁防治行业的支持;四要强化新建房屋白蚁预防结果的运用,在完成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施工后,白蚁防治单位向建设单位主动出具相关的证明文本,确保白蚁防治公益属性功能的有效发挥。

3.服务创新为导向  一要在重点做好城镇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传统村落和名镇、名村的白蚁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水利电力、风景园林、农林果木等领域的白蚁防治工作,使我国各领域的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发挥白蚁防治行业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二要进一步优化白蚁预防的公共服务程序,顺应新建房屋白蚁防治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的形势,结合各地的实际,简化相关服务流程。三要强化白蚁防治的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服务用语和操作行为等,大力提升白蚁防治的服务水平。

(二)以绿色发展加快白蚁防治技术转型升级步伐

目前白蚁防治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要加快推动环保型白蚁防治技术替代传统的药物屏障技术,实现白蚁防治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法规标准引领  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理念,在制定白蚁防治政策、法规、标准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建立绿色的白蚁防治模式,强化环境保护,减少白蚁防治药物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二要注重政策法规的建设,借鉴国外白蚁防治管理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确保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三要总结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推广应用的经验,制订基于白蚁绿色防治技术的白蚁防治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利用绿色标准倒逼绿色技术的使用,同时加大白蚁防治相关标准的研编,逐步建立以推荐性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核心、推荐性地方标准相配套、团体标准为支撑、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新型白蚁防治标准体系。

2.防治方式转变  一要引导各地白蚁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集成与产业化研究,选择一批适宜的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为白蚁防治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二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建立白蚁防治用品推广应用平台,加大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同时加大禁用药物和限制技术使用的检查与处罚力度;三要运用区域控制理念、采用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不同领域的白蚁治理工作,促进白蚁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3.人才队伍保障  一要实行人才引进和在职人才培养并重的举措,着力打造一批年龄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的白蚁防治人才队伍;二要以白蚁防治职业技能鉴定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交叉培训,全面提升白蚁防治人员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逐步实现白蚁防治的即时化服务;三要加强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做好优质服务。

(三)以共享发展提升白蚁防治公共服务水平

白蚁防治工作涉及公共安全,具有社会公益属性,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今后的工作中,白蚁防治行业应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公益服务。

1.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一要坚持“防、治”分离原则,强化白蚁预防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主动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白蚁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白蚁防治经费;高度重视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继续做好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同时严格履行合同继续做好原有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在十五年包治期内的回访复查工作。二要充分发挥白蚁防治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白蚁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因白蚁危害造成的损失,让全社会共享白蚁防治发展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三要建立白蚁防治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白蚁防治服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白蚁防治数据共享机制。

2.促进行业信息交流  一要加强白蚁危害基础信息调查,建立基于白蚁危害等级的白蚁防治区域管理新模式,为不同区域的居民提供更为合理的白蚁防治服务;二要加强行业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促进不同地区白蚁防治机构和人员的信息交流,实现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互利共享,全面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三要加强国内外的白蚁防治技术管理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消化完善,充分利用国内的优势加强与国外的合作,特别是借助“一路一带”的战略机会,做好与相关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合作。 

3.共创良好工作氛围  一要以科普宣传方式创新为抓手,加大科普宣传基地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科普宣传水平,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白蚁危害的认知度和开展白蚁防治工作的认可度,形成全社会支持白蚁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二要以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契机,构建覆盖白蚁基础知识、白蚁防治政策与标准、白蚁防治科学研究、白蚁防治技术与产品、白蚁防治管理与创新、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信息的查询与支持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营造全社会参与白蚁防治的局面。


从事白蚁防治事业的您,在招投标中遇到公司资质的困惑吗?

立即拨打156-1101-0889 联系我们或在线联系 ,量身订制为您的企业提供白蚁防治企业资质申报和评定服务 。

白蚁防治的概述及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策略

一、 白蚁分布与危害 

(一)白蚁分布 

1.世界白蚁的分布 

白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它们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全球已知白蚁约3000余种,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白蚁分布,主要分布于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低海拨陆地,其中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种类最多,白蚁种类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详见图1)。

 白蚁防治行业

白蚁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尤其是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海拨高度对白蚁分布也有重要影响,海拨3000米以上地区很少发现白蚁分布。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世界白蚁的分布格局,在青藏高原的南部,白蚁分布的北界不超过北纬30°,这使得青藏高原南部白蚁分布的北界向南弯曲。

2.中国白蚁的分布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白蚁475种。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等5个省(自治区)尚未发现白蚁分布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均有白蚁的分布。整体而言,我国白蚁种类的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的特点(详见图2)。

 

白蚁防治行业 

 

(二)白蚁危害

1.白蚁危害的领域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挤占白蚁栖息地以及气候变化,白蚁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我国长江、珠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白蚁危害十分严重,危害涉及房屋建筑、文物古迹、水利工程、园林植被、农林作物、通讯电力、市政设施等多个领域。

(1)对房屋建筑的危害

房屋建筑是白蚁危害的最主要对象,木结构、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房屋建筑都会遭受白蚁的危害。据早年统计,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广东和海南为80%-90%,福建为40%-75%,广西南宁市为30%-64%,安徽为10%-60%,湖北为20%-30%,山东为2%左右,辽宁大连市为1%左右。据近年调查,浙江省80多个市、县城乡房屋住宅均有白蚁危害,轻的占20%-30%,重的达70%-80%;江苏省淮阴市房屋建筑平均白蚁危害率达24%,部分老城区受害比例达40%;常州市新建住宅区白蚁危害率达14.2%。在苏州市市区新建新村的房屋建筑中三分之二受白蚁侵害,危害率按户数计已达20%;无锡市已有54个新建的居民住宅新村发生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部分新村的白蚁危害率呈上升趋势;江苏徐州市顺河街老居民区一带100多户人家白蚁危害率近100%;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房屋白蚁危害率达30%以上,蛇口的玫瑰园、花果山、水湾住宅小区白蚁危害率高达80%以上;湖南省邵阳市中河街80%的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

在黄河流域以北危害房屋建筑的白蚁主要是栖北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散白蚁和乳白蚁都有危害。广东、海南及部分南方省份,还有截头堆砂白蚁和铲头堆砂白蚁等。

白蚁对房屋建筑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房屋建筑的安全。白蚁在房屋建筑内危害时,它们不仅蛀食房屋建筑的木结构,而且会在墙体内修筑蚁巢,导致房屋建筑的承重结构遭到破坏,使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二是造成居民的财产损失。白蚁不仅取食木构件,而且取食书画、塑料制品等,导致居民家庭的装饰装修和珍贵字画遭到破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电线短路而造成火灾的发生,使居民的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三是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无论是乳白蚁,还是散白蚁和堆砂白蚁,它们有翅成虫的分飞均在白天或傍晚进行,此时人们正在室内工作或生活,数以千计、万计甚至十万计的白蚁有翅成虫飞出,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房屋建筑白蚁的危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随着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的开展,城镇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逐步下降。例如,四川省宜宾市经过白蚁预防的新建房屋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由12.6%下降到了5.88%,而没有经过白蚁预防的新建房屋的白蚁危害率则上升到了23.64%。二是农村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据2014年调查,浙江杭州市区、余杭区、萧山区和富阳市农村房屋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3%、11.5%、4%和9.5%,而城镇房屋建筑遭受白蚁的比例则分别为1.3%、11%、1.9%和5.5%。三是各类房屋建筑均会遭受白蚁危害。成都市的木结构建筑白蚁危害率为70.7%,砖木结构建筑为54.7%,钢混结构建筑为37.1%。在浙江萧山,发生白蚁危害的大部分是砖混、钢混结构房屋,每年所占比率均在70%以上,最近几年则达85%以上。在江苏无锡市,90%以上的受害房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四是白蚁危害房屋建筑时,不仅危害底层或低层部分,而且危害高层和地下部分。据报道,广州市某建筑的34层楼内发现有台湾乳白蚁严重危害,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地下18米深处,发现有台湾乳白蚁蛀蚀钢筋混凝土的现象。

(2)对文物古迹的危害

白蚁对古文化遗产的破坏性极强,其危害是文物古迹损毁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闻名中外,但普遍受到白蚁危害。据调查,浙江杭州86%的名胜古迹遭受白蚁危害;浙江金华84.6%的古建筑有白蚁危害;江苏苏州市252处古建筑白蚁危害率达80%;南京市重点保护古建筑几乎都受到白蚁的危害;湖北武汉市古建筑90%以上遭受白蚁危害,襄樊市20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均遭受白蚁危害;四川成都市主城区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85.71%,青羊区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92.6%;安徽南部地区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50%-70%;广东深圳市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约为78.3%。 

我国危害古建筑的白蚁种类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尖唇散白蚁和栖北散白蚁,在个别地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也危害古建筑的贴地木质结构。

(3)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白蚁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十分严重,据水利部门2012年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调查结果表明,15个省(自治区)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水库大坝工程存在白蚁危害,15732座水库的平均白蚁危害率达55%,其中大型水库为32%、中型水库为52%、小(I)型水库为56%;12个省(自治区)河道堤防工程存在白蚁危害,36375公里河道堤防的平均白蚁危害率为22%,其中一级堤防为16%、二级堤防为14%、三级堤防为29%。 

白蚁危害轻的可导致水利工程挡水功能降低甚至丧失,严重可造成溃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就是最好的明证。据调研表明,长江中、下游江河围堤和山塘水库的溃决,80%是因白蚁危害所致。

危害水利工程的白蚁主要是黑翅土白蚁、云南土白蚁、海南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土垅大白蚁等,其中黑翅土白蚁的危害占95%以上。 

(4)对园林植被的危害

白蚁常危害300多种树木,白蚁在树干内筑巢,使周围房屋遭受白蚁危害。公园古树、街道与公路两旁大树,普遍遭受白蚁危害。如广州沙面岛内现存的143棵古树名木中,遭受白蚁危害的有142棵,占99.3%;惠州市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100%受到白蚁侵害;浙江温州市区9个的树木受白蚁危害比率达10%-56.2%;安徽合肥环城公园内27 种树木中,受白蚁危害的占40.8%;铜陵市铜官山森林公园当年造杉木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45%,死亡率高达40%;四川宜宾市翠屏公园受白蚁危害的比率达52%以上。江西九江市甘棠公园、南湖公园白蚁危害十分严重,两园内3万多株树木三分之一遭受白蚁危害。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的加剧,园林植被遭受白蚁危害的程度逐年上升,由于城区园林植被通常位于房屋建筑周围,白蚁危害造成树木倒伏而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我国危害林木的白蚁有180多种,其中对园林树木危害严重的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

(5)对农林作物的危害

农林作物是白蚁的主要危害对象,各地农林作物常受到白蚁的危害。如广西崇左甘蔗受白蚁为害的平均株率达26.32%,蔗株上的蚁路或空洞随处可见,在蚁害严重的甘蔗地里,蔗株倒伏率高达30%。据农业部门对砍运到厂的原料蔗进行调查,2005-2006年榨季,蔗株平均白蚁危害率为7.36%;2006-2007年榨季,白蚁危害株率上升到了13.24%。目前,甘蔗地里蔗株受白蚁危害的比率一般在13-18%,最严重的达到48%。在云南,白蚁危害花生造成的损失可达40%。白蚁危害造成的茯苓和天麻减产轻者为5%-20%,重者可达80%。在浙江诸暨市,香榧、板栗等经济林遭受白蚁的为害十分严重;调查发现,香榧林白蚁危害株率达90%,许多百年以上的香榧树被白蚁蛀空,甚至枯死;桑园和板粟林白蚁的危害率在20%-80%之间;桃树林和银杏林的蚁害率在65%以上,蚁害造成的树木死亡率达4%-5%。

危害经济林木的白蚁主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危害甘蔗的主要是小头钩白蚁、黄翅大白蚁和土垄大白蚁。

(6)对电力通讯设施的危害

通讯电缆因白蚁危害发生故障,轻者降低通讯质量,重者导致通讯中断;电力电缆被白蚁咬穿护层后,易引起短路事故,导致电力输送中断,严重者酿成火灾;铁路讯号电缆遭白蚁蛀蚀,会严重威胁运输安全。据统计,我国南方地区因白蚁危害引起的电路故障约占总数的60%-70%,广东最高占80%。1988年至1992年,广东和海南两省因白蚁破坏地下通讯电缆而发生故障31次。1995年6月在武汉长江大桥还发生过大桥配电房电缆被白蚁啃断,造成信号、照明中断的故障,并影响车辆运行的事故;1999年深圳南山热电厂6段高压电缆被白蚁蛀蚀,占故障率的66%;2003年1月湛江发电厂2号主变电缆白蚁蛀蚀点113处,白蚁蛀蚀率占故障率的69.3%;据贵州省邮电局提供的白蚁危害光缆的资料,福杭贵成(福州—杭州—贵阳—成都)一线干线光缆贵州段及同沟埋设的贵州省内铜凯贵遵(铜仁—凯里—都匀—遵义)二线干线光缆线路1995年建成投产以来,发生了30次光缆接头盒密封胶遭白蚁蛀蚀,咬断余留光纤,造成一个以上大容量通信系统完全阻断的蚁害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在1000万元左右。我国发现白蚁破坏埋地电缆的有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四川、云南和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

在世界范围内危害电缆的白蚁有4科:澳白蚁科、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和白蚁科,10属18个种以上。鼻白蚁科的乳白蚁属危害最大。在我国危害电缆的白蚁, 主要是鼻白蚁科乳白蚁属和散白蚁属的白蚁。

(7)对市政设施的危害

近年来,白蚁对大型钢筋混凝土桥梁、燃气管道等公共市政设施的危害也常有报道。

燃气管道易遭受乳白蚁的危害,导致管道内煤气外泄,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例如,2015年5月12日下午,广西北海市金海岸大道北海南岸小区旁煤气管道因台湾乳白蚁危害导致燃气泄漏;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不到半年时间,广西南宁市已发生3起因台湾乳白蚁危害导致燃气泄漏的事故。

广州市内的鹤洞大桥、海珠大桥、东濠涌高架桥、人民路高架桥、内环路高架路和东风路天桥等都遭受台湾乳白蚁严重蛀食为害。南宁市在2014年首次发现台湾乳白蚁危害永和大桥后,又有多座大桥发生了台湾乳白蚁危害的现象。

2.白蚁危害的特性

白蚁以含有木质纤维素的物质为食,白蚁的这种生活习性对加速地球的物质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白蚁每年可以帮助约1/3的枯木和枯枝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但是,当它们取食房屋建筑的木构件、建筑材料、绿化树木、农林作物和其他商业产品时,它们就成了经济害虫。白蚁危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严重性  

白蚁危害对象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危害面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际昆虫生理生态研究中心(ICIPE)将白蚁列为世界性五大害虫之一。

白蚁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蚁为了生存需要取食木材等含有纤维素的物质,从而造成人们财产的损失。二是白蚁活动时会在危害对象内留下空隙(洞),影响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绿化树木等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2)隐蔽性 

由于大部分白蚁个体具有畏光的习性,因此白蚁的活动总是在隐蔽的状况下进行。白蚁从孳生到蔓延,再到群体成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从白蚁入侵到造成可见的危害而被发现要经历较长的时期。白蚁这种独特的隐蔽危害方式,在危害早期往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人们忽视了对其危害的重视或警惕。但一旦发现其危害,则往往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或者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由于白蚁危害所具有的隐蔽性特点,使得白蚁已成为全世界最难防治和防治成本最高的城市害虫。

人们常认为“白蚁不会危害现代建筑”,其实白蚁会通过地坪裂缝、基础墙的空隙、各类变形缝及各种管道入口侵入建筑物内,对房屋结构造成危害,而房屋内的木质结构和木质装修材料则为白蚁提供了生存环境。现代建筑中一般都有空调设备,这也给白蚁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

(3)传播性 

 白蚁有较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一是白蚁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二是白蚁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有的白蚁一只成年蚁后一昼夜可产卵上万粒,一生中产卵量高达5亿多粒,群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三是白蚁具有较强的扩散迁移能力,白蚁可通过分飞、蔓延、携带等三个途径进行不同距离的传播扩散。白蚁的这些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白蚁具有较强的传播性。

白蚁的传播通常会造成白蚁危害的大面积扩散,进而对人类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例如,目前世界上危害严重的台湾乳白蚁,原来只存在于我国大陆南部和台湾省,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物资的运输,台湾乳白蚁被不断带至其他国家,导致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它目前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危害,成为世界性害虫。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加,国外白蚁入侵我国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过去的几十年里,原产于其他国家的小楹白蚁、截头堆砂白蚁和曲颚乳白蚁在侵入我国后已在部分地区成功定居。近年来,我国各地植物检验检疫局在进口产品检疫过程中截获了多批次白蚁,有效阻止了多种危险性白蚁的入侵。为了阻止危险性生物的入侵,我国农业部于2007 年5 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其中,将白蚁检疫性种类由过去的曲颚乳白蚁扩大为乳白蚁属(乳白蚁非中国种),并将麻头堆砂白蚁、小楹白蚁和欧洲散白蚁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的有害生物。 

二、白蚁防治历史与现状

(一)白蚁防治概述

白蚁防治是指人们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白蚁接近、取食木材及其他人类需要的纤维材料,消除白蚁觅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活动。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水利工程、农林作物等多个领域均开展了白蚁防治工作,特别是开展了城市房屋白蚁预防工作。

城市房屋白蚁预防的目的是通过对整个地区(城市)的新建(含改建、扩建)房屋采取预防措施,营造不利于白蚁生存的环境,来降低整个地区的蚁害率,减少房屋建筑的白蚁危害。城市房屋白蚁预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对房屋建筑进行白蚁预防,不仅降低了预防区域的白蚁危害率,也减少白蚁向其他地区传播扩散的可能。房屋白蚁治理是针对蚁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将白蚁危害消除或控制在人类经济可承受的水平,它属于事后的灭杀,具有一一对应性质。

水利工程白蚁预防是结合堤坝工程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白蚁危害的预防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堤坝工程日常管理,禁止堆放、定期清除白蚁喜食的植物,加强白蚁活动迹象的日常巡查,适时采取毒土网幕、毒土隔离墙等预防手段。水利工程白蚁灭治是指在发生白蚁危害后采取适当措施灭杀白蚁,主要措施包括药杀治理、挖巢根除和封堵灌浆等。

农林作物白蚁防治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措施保护农作物减少白蚁危害。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对种植林、果树的幼苗采用药土蘸根的方式预防白蚁;另一种是白蚁危害较严重时,使用以诱杀为主的方式灭治白蚁,我国广西甘蔗地的白蚁防治尤其受到重视。

白蚁防治工作既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特性,是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它具有如下三个重要的社会属性。

(1)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蚁危害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危害面之广,堪称虫害之冠。随着白蚁防治技术的进步,白蚁危害可防可控,在全面开展白蚁防治工作,特别是已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地区,白蚁的危害率已大幅度地下降,如江西省白蚁危害严重的19个市县在开展白蚁预防工作后,城市房屋建筑的白蚁危害率由70%下降到了30%。湖北省建设厅曾对全省11个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的4000万m2房屋建筑白蚁预防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无一出现白蚁危害。白蚁预防发生在白蚁危害发生之前,在源头上控制白蚁危害,可防可控,极大地减少了白蚁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工作

白蚁危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白蚁危害造成的房屋倒塌、堤坝溃决、电力与通讯中断、燃气泄漏等现象时有发生,经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因此,白蚁防治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公益性工作,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的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房屋白蚁防治的相关管理办法。

(3)是保护文物古迹的工作

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等由于本身结构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往往容易遭受白蚁危害。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等不可复制,存世稀少,一旦遭受破坏,损失无法挽回。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和古树名木白蚁防治技术,对许多古建筑和古树名木进行了白蚁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此外,白蚁防治服务还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服务对象广泛    

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绿化植被、农林作物、通讯电力、公共设施等均会遭受白蚁的危害,因此白蚁防治服务涉及不同领域的众多对象,需要白蚁防治人员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去进行预防和灭治处理,才能保障服务对象不因白蚁危害而遭受经济损失。

(2)服务资源稀缺    

我国现在虽有白蚁防治专业机构1100多家和白蚁防治行业从业人员13300多人,但这些机构和人员分布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使得大部分市、县只有一家白蚁防治专业机构和少量的白蚁防治技术人员。相对于社会上白蚁防治服务的巨大需求,无论是机构还是人员均略显不足,服务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

(3)服务工作复杂    

白蚁防治服务不仅与遭受白蚁危害的单位直接相关,而且与发生白蚁危害的相邻单位及周围环境有关,因此往往需要相邻单位、白蚁防治服务机构、遭受白蚁危害的单位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实现预定的防治目标。在相邻单位尚无白蚁危害治理计划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做好区域白蚁的防治服务工作。

(二)发展历程

我国的白蚁防治工作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天然材料和简单手段防治白蚁的时期。白蚁为害在我国历史悠久,记载散见各书。在《汉书•五行志》中记载了白蚁危害房屋建筑和水利工程的大量史实,并对柱下垫石、石灰拌土、青桅子浇木、桐油注木和青矾浸木等预防白蚁危害房屋建筑的方法及采用检查堤防洞穴防蚁和循蚁患挖巢等防治堤坝白蚁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2.第二阶段  20世纪30年代至80 年代中期,以白蚁灭治为主的时期。1930年澳大利亚传教士最先在我国香港开办了专灭白蚁公司。1956年公私合营期间,广州出现了一大批防治白蚁专家,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8年广东李始美将自己的白蚁防治技术献给当地政府,引起了我国政府对白蚁防治工作的重视,长江以南各省的大中城市、两广、浙江、福建不少县(镇)先后成立了白蚁防治机构。

上世纪50年代末,合成出了环戊二烯类杀虫剂氯丹、艾氏剂、狄氏剂和灭蚁灵等药物,为我国白蚁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药剂产品。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产了灭蚁灵,同期研发了灭蚁灵诱饵剂,极大地促进了灭蚁灵在全国白蚁防治中的应用。1983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了“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江苏、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分别成立了分中心。1984年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协作中心创办了专业刊物《白蚁科技》。全国白蚁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开展房屋建筑白蚁灭治的地区,房屋建筑的蚁害率逐年下降,白蚁灭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第三阶段  1986 年至1999 年,“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时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各地在旧城区改造的基础上,建设了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人们认为不会产生白蚁危害,但事实上白蚁的危害逐年上升。由于房屋结构方面原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遭白蚁危害后,实施补救性防治措施十分困难,采取白蚁预防便成这类房屋优先选择。1986年浙江省建设厅、建设银行分别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1987年,在建设部的推动下,很多市县先后建立了白蚁防治单位,开始了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1993年,建设部下发文件《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城市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这一阶段的工作推动了我国白蚁防治服务业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开展房屋白蚁预防打下了基础。

4.第四阶段  1999 年至今,“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时期。1999年10月,建设部第72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2005年修订为130号令)发布,要求蚁害地区开展新建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我国白蚁防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4年8月,我国批准了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为了切实履行POPs公约,全国白蚁防治中心联合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评估工作,并开展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推动了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10月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此后,该委员会制订了一批标准。各地以标准为依托,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同时,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白蚁防治工作迈入了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工作成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白蚁防治人的努力,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全面开展白蚁防治,建立了较完善的白蚁防治机构体系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部分省市就成立了白蚁防治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在1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专业的白蚁防治机构。目前已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主要有浙江、安徽、广东等13个省份,2010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城镇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面积为约5.8亿平方米,白蚁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上海、海南、云南、陕西的白蚁防治机构主要进行白蚁的治理工作。近年来出现较多白蚁危害的省市,如北京、河南等,目前虽无专业白蚁防治机构,但白蚁危害已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灭治白蚁的面积在500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广泛的白蚁灭治工作,不同领域的白蚁危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水利工程方面,2009-2011年共计挖了12万多白蚁巢,药杀93万余处,灌浆31万余立方米。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白蚁防治机构体系。据统计,全国白蚁防治机构总共约有1100多家,其中750多家为事业性质的白蚁防治单位,350多家为属民营的白蚁防治公司。民营公司除了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外,大部分公司还从事城市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目前,浙江、广西等10省的新建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由建设主管部门下设的白蚁防治机构负责实施。在广东、重庆、福建、云南、陕西等省市的新建房屋建筑白蚁的预防工作,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模式进行,但由于市场竞争激励,且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些地区的白蚁防治工作一度出现混乱,为此,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些规范措施,并强化了监管手段,但有效的监管措施仍处于探索阶段,离市场完全规范还有相当的距离。

白蚁防治工作涉及建筑业、农林业、卫生环保等多个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房屋建筑、杀虫药剂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白蚁防治专业知识、技术和相关器械操作与维护的技能,并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国白防治中心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展白蚁防治人员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截止到2015年底,各类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达6000余人次,已获得白蚁防治专业人员职业证书的人员累计达4000 余人。

通过多年的人才队伍建设,我国已建立了一支专业性的白蚁防治队伍。据统计,行业从业人员133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占28.72%、科研人员约占9.83%、操作人员约占53.49%。在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约占39.14%,具有初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约占41.73%。

2.大力加强法规建设,初步形成了白蚁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白蚁防治属于有害生物治理的范畴,涉及卫生、城建、仓储、运输、馆藏、商贸、饮食、服务、生产等各行各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房屋白蚁防治已形成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多种层次政策法规体系。

(1)政策法规方面

国家层面:建设部于1999年发布了第72号令《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2005年修订为130号令),该令是指导全国白蚁防治工作的一个纲领性的部门规章。该令要求,凡白蚁危害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的房屋必须实施白蚁预防处理,白蚁预防包治期不得低于15年。2017年前,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白蚁防治费是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白蚁防治费由市县建设主管部门一次性收取,这笔费用在15年内逐年分阶段、分项目支出。但在2017年3月15日,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20号)文件,规定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白蚁防治费,并应根据“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影响依法履行职责”的要求,做到减费不减服务,继续做好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处理。

省级层面: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第86号令《浙江省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管理办法》(后经修订为201号令),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第196号令《四川省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2015年浙江省出台的绿色建筑条例中提倡采用“白蚁生态防治技术”,为白蚁防治技术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有不少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相关的管理文件,对加强各地的白蚁防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市级层面:1993年6月,大连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白蚁防治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白蚁防治的地方政府规章。2010年成都市率先出台了《成都市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建房屋实施白蚁预防规定》,将白蚁防治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体现了社会和政府对白蚁危害造成的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视。2013年,长沙市出台了《长沙市城镇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

各大城市为加强房屋安全管理,保障房屋使用安全,有些城市出台了“房屋安全管理条例”,对房屋使用过程中的修缮、改造安全管理、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和房屋白蚁防治进行管理。如杭州、南京、武汉、宁波、南宁均分别出台了《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成都、西安、合肥、无锡等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2)技术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方面:我国颁布了《木材防腐剂对白蚁毒效实验室试验方法》(GB/T 18260-2000,2001年4月实施)和《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768-2012,2012年10月实施)等。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正在制订中,预计2017年颁布。

行业标准方面:2006年农业部发布《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2013修订后重新发布,NY/T 1153.1-6-2013),明确了不同用途白蚁防治剂不同处理方式的药效试验内容和方法。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JGJ/T 245-2011),规范了我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的设计与施工。2013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欧洲散白蚁检疫鉴定方法》(SN/T 3413-2012),对欧洲散白蚁的检疫和鉴定程序与要求作了具体规范。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白蚁防治工职业技能标准》(JGJ/T 373-2016),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白蚁防治人员的行业职业标准,对白蚁防治工的职业技能与评价指标做了具体要求。

地方标准方面:1999年四川、重庆先后发布了《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2000年起,广东、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安徽、上海、湖南等地发布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土壤化学屏障检测和评价》、《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房屋白蚁监测控制技术规程》、《房屋建筑白蚁危害等级评定》等白蚁防治相关的地方标准。

3.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白蚁防治技术体系

我国技术人员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和总结,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白蚁防治技术体系。

首先,根据我国房屋白蚁危害发生的特点,经过20多年的推广应用和完善,创建了以药物屏障技术为主,建筑设计、地基清理、生态防治、植物检疫等技术为辅的房屋白蚁预防技术。2007-2011年,建设部会同环保部、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实施了《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念为指导,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的白蚁监测饵剂技术和白蚁监测喷粉技术,积极应用白蚁防治新技术、新药物、新产品,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环保白蚁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

其次,针对不同白蚁种类的危害特点,形成了以液剂药杀、粉剂药杀、饵剂诱杀和监测控制技术为主,密闭熏蒸和高温灭杀为辅的白蚁综合治理技术。

第三,在了解和掌握堤坝白蚁活动规律、白蚁危害堤坝的原理等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多项堤坝白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广东总结形成的“三环节、八程序”法的新技术、浙江总结出一套“找、标、杀、灌、防、控”堤坝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和“药物灌浆与白蚁的检查灭杀相结合”的白蚁综合治理技术,比较具有代表性。另外,电线电缆、园林绿化、山林果园等白蚁的综合治理技术也日趋成熟与完善,物理屏障技术、生态与生物控制技术和白蚁探测技术等得到不断的研究与应用。

4.重视科普宣传工作,白蚁防治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白蚁防治专家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和专业书籍。较有代表性的有《白蚁及其防治》(1979)、《中国白蚁》(1980)、《中国白蚁与防治方法》(1989)、《中国白蚁分类及生物学(等翅目)》(1989)、《中国白蚁学概论》(2001)、《中国白蚁防治专业培训教程》(2004)、《白蚁及其综合治理》(2010)、《白蚁学》(2014)、《浙江白蚁》(2014)、《白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案例选编》(2015)等。这些书籍为普及白蚁防治基础知识和白蚁防治技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全国白蚁防治中心主办的《城市害虫防治》期刊及时追踪前沿研究热点,宣传白蚁防治政策、交流行业信息,为行业科普宣传作出了较大贡献。

为了做好白蚁防治科普宣传工作,一些地区建立了白蚁防治科普基地。如南宁市建立了“南宁市白蚁防治科普基地”,杭州市余杭区建立了“全国白蚁防治科普宣传余杭基地”,杭州市萧山区建立了“全国白蚁防治科普宣传暨白蚁活体展示基地”等。科普基地的建立为行业人员和广大公众提供了可视化参观场所,为白蚁防治行业的创新、绿色、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2015年,全国白蚁防治中心连续三年在浙江省房地产博览会上,专设了以“加强白蚁防治,共建平安家园”为主题的白蚁科普展台,成为房博会的“点睛之笔”。2016年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组织参加了中国物业管理协会首届“中国物业产业博览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促进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白蚁的危害性,了解白蚁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各地在报纸、电台设立白蚁防治宣传专栏和投放白蚁危害公益公告,为市民提供白蚁防治政策咨询和防治服务,许多单位还制作了科普宣传图板,印刷了宣传资料,将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市民,每年全行业共发放宣传册(单)约10余万份,接待群众咨询解答30余万人次。许多白蚁防治单位还专门建立了单位网站、微信群和QQ群,受到行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广泛好评。

5. 注重科研投入,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白蚁防治科研工作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全方位做好白蚁防治工作,不少白蚁防治单位大力投入资金,组织人员从硬件和软件建设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白蚁防治实验室。为满足白蚁防治研究的需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些省市建立了白蚁研究和试验基地,较有代表性的有全国白蚁防治中心野外实验基地、全国白蚁防治综合科研南宁基地,四川成都、浙江衢州、广西桂林、江苏常州等地也分别建立了白蚁防治野外试验基地。这些野外试验基地的建立,对白蚁防治新药物、新技术的效果评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5家单位被农业部认定为白蚁防治药剂登记用药效试验单位。

我国白蚁区系分布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摸清了全国白蚁分布现状,梳理了我国的白蚁种类名录,基本划分了我国白蚁分布区域,确定了我国主要白蚁危害优势种类。掌握了我国主要白蚁危害种类的活动规律,为白蚁防治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较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白蚁防治新技术研发方面,各地白蚁防治单位通过独自研发或多方合作,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科研成果,有不少课题荣获省(部)、市(厅)级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我国白蚁防治科研人员在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有不少斩获,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如浙江大学莫建初科研团队在培菌白蚁降解木质纤维素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华中农业大学黄求应研究小组在白蚁抵抗致病真菌感染的主动免疫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等。

(四)存在问题

1.行业的法规标准建设有待完善

一是我国白蚁防治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自2004年国家建设部发布第130号部长令以来,虽然各省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白蚁防治管理政策,但迄今为止我国没有制定全国性的白蚁防治法律、法规,这给我国白蚁防治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白蚁防治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白蚁防治行业虽然制定了一些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相关的标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白蚁防治标准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白蚁防治单位的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白蚁防治单位对标准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已有较大提高,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如与监测控制技术相关的白蚁防治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白蚁防治市场的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行业内部的自律性有待提高、行业的诚信建设有待加强等。

2.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各地虽重视白蚁防治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说,还存在科研经费投入散而少、研究成果小而低的情况,缺乏系统的规划与基础理论创新,未站在引领国际同行的高度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二是管理创新意识缺乏。大多数的白蚁防治单位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相对应的人才队伍等;全行业缺乏整体的科普宣传规划,使得科普宣传工作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三是服务创新不够。部分白蚁防治单位仍处在被动等客户上门的服务阶段,缺乏主动为民服务的考核机制和创新单位管理模式的意识。

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在人才规划方面,由于体制的限制,各白蚁防治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缺乏有效的措施,人才管理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二是在人才体系方面,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老化现象明显,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所占的比例很小。三是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缺乏培养白蚁防治综合型人才的相关专业,复合型的白蚁防治人才缺乏;缺乏系统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白蚁防治单位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策略

在未来几年,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白蚁防治行业,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务院“三去一降一补”总体部署,按照《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要求,结合我国白蚁防治工作实际,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白蚁防治事业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健康发展。

(一)以创新发展引领白蚁防治事业可持续发展

白蚁防治行业需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白蚁防治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科技创新为引领  一要聚焦白蚁防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整合各地技术力量,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构建“防、治、用”综合体系;二要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白蚁控制智能化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建立以大区域为单位的智能化白蚁防治管理平台,开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相配套的白蚁自动监测控制技术及产品,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白蚁防治服务;三要开展白蚁生物资源特性研究,积极探索白蚁资源化养殖和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建立白蚁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利的产、学、研平台,促进白蚁资源产品广域性和深层次利用的多单位协同与创新,实现白蚁由防治到利用的转变。

2.管理创新为重点  一要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着力加强白蚁防治机构规范化管理力度,改进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健全白蚁防治产品监管体系,强化白蚁防治监管机制;二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完善标准的宣贯机制,促进白蚁防治单位的标准化建设;三要以白蚁防治的防灾减灾功能为根本,做好全国不同地区各领域蚁情的基础调研和蚁害的分级预测工作,不定期地向社会发布白蚁防治状况发展报告,建立与完善对外宣传与沟通平台,促进社会各界对白蚁防治行业的支持;四要强化新建房屋白蚁预防结果的运用,在完成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施工后,白蚁防治单位向建设单位主动出具相关的证明文本,确保白蚁防治公益属性功能的有效发挥。

3.服务创新为导向  一要在重点做好城镇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传统村落和名镇、名村的白蚁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水利电力、风景园林、农林果木等领域的白蚁防治工作,使我国各领域的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发挥白蚁防治行业在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二要进一步优化白蚁预防的公共服务程序,顺应新建房屋白蚁防治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的形势,结合各地的实际,简化相关服务流程。三要强化白蚁防治的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服务用语和操作行为等,大力提升白蚁防治的服务水平。

(二)以绿色发展加快白蚁防治技术转型升级步伐

目前白蚁防治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要加快推动环保型白蚁防治技术替代传统的药物屏障技术,实现白蚁防治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法规标准引领  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理念,在制定白蚁防治政策、法规、标准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建立绿色的白蚁防治模式,强化环境保护,减少白蚁防治药物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二要注重政策法规的建设,借鉴国外白蚁防治管理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确保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三要总结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推广应用的经验,制订基于白蚁绿色防治技术的白蚁防治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利用绿色标准倒逼绿色技术的使用,同时加大白蚁防治相关标准的研编,逐步建立以推荐性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核心、推荐性地方标准相配套、团体标准为支撑、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新型白蚁防治标准体系。

2.防治方式转变  一要引导各地白蚁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集成与产业化研究,选择一批适宜的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为白蚁防治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二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建立白蚁防治用品推广应用平台,加大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同时加大禁用药物和限制技术使用的检查与处罚力度;三要运用区域控制理念、采用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不同领域的白蚁治理工作,促进白蚁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3.人才队伍保障  一要实行人才引进和在职人才培养并重的举措,着力打造一批年龄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的白蚁防治人才队伍;二要以白蚁防治职业技能鉴定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交叉培训,全面提升白蚁防治人员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逐步实现白蚁防治的即时化服务;三要加强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做好优质服务。

(三)以共享发展提升白蚁防治公共服务水平

白蚁防治工作涉及公共安全,具有社会公益属性,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今后的工作中,白蚁防治行业应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公益服务。

1.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一要坚持“防、治”分离原则,强化白蚁预防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主动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将白蚁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障白蚁防治经费;高度重视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继续做好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同时严格履行合同继续做好原有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在十五年包治期内的回访复查工作。二要充分发挥白蚁防治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白蚁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因白蚁危害造成的损失,让全社会共享白蚁防治发展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三要建立白蚁防治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白蚁防治服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白蚁防治数据共享机制。

2.促进行业信息交流  一要加强白蚁危害基础信息调查,建立基于白蚁危害等级的白蚁防治区域管理新模式,为不同区域的居民提供更为合理的白蚁防治服务;二要加强行业机构、人员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促进不同地区白蚁防治机构和人员的信息交流,实现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互利共享,全面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三要加强国内外的白蚁防治技术管理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消化完善,充分利用国内的优势加强与国外的合作,特别是借助“一路一带”的战略机会,做好与相关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合作。 

3.共创良好工作氛围  一要以科普宣传方式创新为抓手,加大科普宣传基地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科普宣传水平,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白蚁危害的认知度和开展白蚁防治工作的认可度,形成全社会支持白蚁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二要以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契机,构建覆盖白蚁基础知识、白蚁防治政策与标准、白蚁防治科学研究、白蚁防治技术与产品、白蚁防治管理与创新、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信息的查询与支持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营造全社会参与白蚁防治的局面。


Copyright ©2019-2020 百名认证服务中心 www.bmrz.org.cn/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南芦公路1758弄3号915室

电话: 021-51200066
邮箱:ren@315.cq.cn
邮编:330520